跳到主要內容
:::
:::

身心健康 / 為什麼節日放完假特別累,你有「節日時差」嗎?

為什麼節日放完假特別累,你有「節日時差」嗎?
作者:曾多聞 (親子天下) 2016-12-28 (已於2017-12更新)
節日結束後,很多人會連續幾日精神不振,好像剛從地球另一端飛回來,有嚴重的時差,事實上,「你只不過是從親戚家開了一小時的車回來」,為什麼?怎麼重回活力?
對於媽媽來說,不管是職業婦女或是家庭主婦,節日意味著家族聚會、好幾個小時待在廚房煮大餐、跟一年見不了一次面的人擠在一個屋簷下,還要表現出喜氣洋洋的樣子,好似家族版的楚門秀。
《紐約時報》報導指出,節日結束後,很多人會連續幾日精神不振,難以恢復正常生活作息,好像剛從地球另一端飛回來,有嚴重的時差,事實上,「你只不過是從親戚家開了一小時的車回來」。
專家指出,這就叫做「節日時差」。
生物倫理學家伊莉莎白‧尤科(Elizabeth Yuko)博士說,時差是指固定的作息受到打擾,說到「節日時差」,不論你是出門去會親戚還是在家接待親戚,其結果是一樣的。這不是說你不想見到你的親戚(當然若有惱人親戚情況會更糟),但事實是,你一年只見到他們一、兩次,這使你們的互動流於表面的寒暄,不可能深入討論困難的話題,這種聚會常帶來壓力。
臨床心理學家亞當‧弗里德(Adam Fried)醫師說,「節日時差」是一種身體疲勞與心理壓力交互作用的結果。如果你出門去會親戚,你可能要開很久的車。如果你在家接待親戚,你可能要烤三種派、煮兩鍋湯。不管怎樣,都是一樣累。有些人在年假期間想去旅遊,但卻不得不用寶貴的假期去會親戚,這也令人沮喪。
弗里德醫師解釋:「很多時候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多麼焦慮、多麽疲倦,直到節日結束,才爆發出來。」他的病人當中,不乏「對家族聚會感到恐懼、想要逃避」者。
調適「節日時差」的第一步,弗里德建議,是找出節日壓力的來源。他說:「其實很多人就是緊張。不論喜不喜歡親戚,多數人都想在親戚面前表現得體。」
從政治立場到私人生活,親戚之間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是大相逕庭的,又不好在一年只見一次面的人面前大談自己真正的想法。
所以,要怎麼做,才能不只是「撐過」家族聚會,還能真正「享受」節日?弗里德博士建議,在聚會前做好萬全準備,包括建立規矩,哪些話題你願意談、哪些話題你不願意談,如果遇到親戚提起地雷話題時,你要如何應對,先想好一兩句抽身的台詞,避免到時候被牽扯進不愉快的對話裡。也可以先跟配偶溝通好,講清楚哪些話題是你不願意談的,例如先生可以告訴太太:「我不想跟你爸解釋我怎麼還沒升遷。如果他問起,請妳幫我擋。」太太也可以要求先生:「如果你媽又叫我們再生一個,請你跟她溝通。」
當然,所有計畫都可能遇上變化。弗里德教你最後一招:在節日期間做一些靜心練習,在家族聚會中遇到難以忍受的話題時,就「放空」、微笑、聽自己呼吸的聲音,直到對方閉嘴。

最新消息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

生涯資訊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

活動看板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

報給你知道...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
跳至網頁頂部